龍徽博物館起源廳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15:37
現(xiàn)在我們進入了龍徽起源廳。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葡萄酒廠之一,龍徽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中國葡萄酒的歷史。正如法國干邑世家第五代傳人卡慕先生所說:“中國葡萄酒的歷史雖短,而龍徽正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明朝末年,作為宗教祭祀重要用品的葡萄酒伴隨著西方宗教來到中國。
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法國圣母天主教會沈蘊璞修士在北京頤和園北門外黑山扈教堂(天主教堂,當時法國圣母文學會所在地。今百望山腳下,解放軍309醫(yī)院內(nèi))附近建立葡萄園,并將酒窖設在馬尾溝教堂山字樓地下室內(nèi)(現(xiàn)北京市委黨校院內(nèi)),聘請法國人里格拉為釀酒師,工人由中國教徒來擔任,生產(chǎn)法國風格的紅、白葡萄酒,用于教會彌撒、祭祀和教徒飲酒。起初產(chǎn)品不對外銷售,專供法國圣母天主教會總院及全國各地圣母天主教會使用。1933年,才開始在教徒內(nèi)部銷售。由于酒窖所在地在明朝中后期曾是一幢私人別墅,民間俗稱柵欄別墅。因此,北平上義學校農(nóng)場釀造所生產(chǎn)的葡萄酒的商標為“柵欄”或法文的音譯—“Chala”。
1912年教會酒坊生產(chǎn)出我國最早的起泡葡萄酒,人們習慣上稱之為香檳酒。
1946年1月,酒廠注冊為“北平上義洋酒廠”, 注冊商標以北京頤和園北門外黑山扈教堂和葡萄園為背景,稱為“樓頭”。正式向外出售葡萄酒。主要產(chǎn)品有:干紅、干白、甜紅、甜白、大香檳、白蘭地、金酒等30多個品種。除傳統(tǒng)的教會渠道外,還銷往北平、天津、上海、武漢、青島、長沙等地。很快,各國在北平的使(領)館、飯店、外輪公司開始大量購買北京上義洋酒廠的酒,并經(jīng)過外輪公司代理,出口到暹羅(泰國),成為最早向國外出口的中國葡萄酒生產(chǎn)商!由于教會背景做質(zhì)量保證,通過各國的使(領)館和教徒的幫助,葡萄酒開始出口到捷克、波蘭、德國等。
1953年,北平上義洋酒廠更改名字為“北京市上義釀酒廠”,隸屬北京市公安局。
解放后, 1956年6月,北京上義釀酒廠實現(xiàn)公私合營,至此法國天主教圣母文學會退出了對酒廠的實際控制和管理。由于北京市政府要在酒廠原址建黨校,決定將北京上義洋酒廠遷址于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山東南之玉泉路2號現(xiàn)地址,并撥??罱⒕茝S。當年11月,酒廠建成7000多平米、11深的地下酒窖,并按歐洲模式在酒廠周圍種上了從法國引進的6個歐洲名種葡萄。1959年2月,經(jīng)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正式命名為“北京葡萄酒廠”。開始生產(chǎn)著名的國宴用酒中國紅葡萄酒。
這里再現(xiàn)了當年沈蘊璞修士主持彌撒時的情形。柜子中陳列著一百年前教會酒坊生產(chǎn)的葡萄酒和酒標,圣母文學會時期的文件,使用過的化驗儀器和鼠籠壓榨機,上義洋酒廠時期的廣告,公司合營的書面文件以及股權(quán)股息轉(zhuǎn)讓的證明等。玻璃窗內(nèi)展示的是當年沈蘊璞修士和里格拉釀酒師使用的法國風格的雙案書桌和書柜。